这时候,再有的外部事件就是真实帮派的体验了。 在体验过后,所有角色转向,成了一个青春热血向的片子,结束。 其实主要的事件是很清楚的。 主人公的每一次转变也都有比较扎实的动机和原因。 想明白这件事之后,乔翼桥开始了剪辑工作。 作为处女作,他还是想要自己剪辑。 而且,也没有剪辑师从头跟到尾,像他一样对这些素材这么熟悉。 毕竟这部电影的素材量……可不是一般的大。 几千个摄像头,为期三个月的拍摄,林林总总加起来,素材达到了惊人的900多万个小时。 当然,哪怕乔翼桥是神,也不可能看完这些素材。 也没有必要。 这时候,王逸歌导演曾经教过的电影结构就发挥了大大作用。 总时长120分钟的电影分为三幕,第一幕30分钟,第二幕60分钟,第三幕30分钟。 一共十几个节拍,每个节拍对应的剧情应该发展到什么情况,就非常明显了。 乔翼桥首先确定的是中点,这个位置也被称作“伪胜利”。 显而易见应该就是明自钦战胜了毛茂的情节。 有了这个锚点, 其他的节拍也显而易见了。 虽然整体的拍摄和风格都很文艺, 但最基本的骨架,乔翼桥还是选择了稳扎稳打的商业片骨架。 定下节拍之后,他只要去素材里找相应的情节就好了。 思路已经确定,接下来的剪辑工作也就没有那么复杂了。 等乔翼桥粗剪完成后,时间过去了三周。 但乔翼桥看成片,怎么都觉得……差点意思。 乔翼桥细致分析了一下感觉差点意思的原因。 其实影片前半段都还好,看一个偶像面对真正的校园霸凌如何做,如何去集结受害者并反抗,看上去还是挺爽的。 但后半段明自钦的幡然悔悟和好好学习,就变得很顺利。 甚至有点无聊了。 其实按他原本的设计,“社会实验”这件事是没有在影片中交待的,而只是作为一个宣发点。 可乔翼桥突然想,如果在影片的中段之后,揭开这件事呢?会怎么样? 后面就变成了导演意图与明自钦意图的对抗。 而且对于前面的情节,还可以在后半段进行解释,解释如何拍摄,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等等。 乔翼桥十分天马行空的想,他甚至可以把自己和毛茂,以及自己和明自钦的对话也剪进去。 后半段就变成了一个集体“创作”的片子。 而这种结构,这种把导演意图和演员意图融合进电影里的方式,不论是《摄像机不要停》还是《大佛普拉斯》都有获得过成功。 那些电影甚至还是故意设计的,但他们的电影天生就带着这种基因,会显得更加真实。 所以,乔翼桥才约了明自钦见面。 而明自钦听完这个创意,也十分同意这样做。 他不介意把自己内心的部分剖出来。 于是,二人就开始了接下来的录制。 明自钦会在战胜毛茂之后说“虽然我经受过不少霸凌,但真的降临到自己身上还是觉得十分痛苦……”、“打败毛茂之后,我看着这些小弟想,我可怎么办呢?”、“学习什么的听上去太累了,不如这样舒服……” 当然,大概意思是这些,但乔翼桥帮助明自钦设计了一下,让这些话很有意思的说出来。 乔翼桥也说出来自己的对人性的预设,以及不同人做法的反差。 大到明自钦的几次转变,小到一些配角,比如说大强想要放弃读书,但后来又觉得自己不能再这么堕落下去,又重拾课本之类的变化,都写了进去。 他所希望的效果,就是观众在看前半段的时候,以为这是一个设计过的电影,但其中会有一些离谱的细节。 比如拍着学习的场面,忽然有人挖鼻屎,有人上着课,毫无来由的打起呼噜,等等…… 就感觉,不像是演的。 然后,在影片中段,直接告诉大家,前面的确不是演的。 全是 真的。 我们本来也只想拍到这儿,但谁知道主角又突然要变成恶龙了。 于是导演怎么设计,把他拉回了正轨,一群人怎么转变,开始好好学习。 也是在这一阶段去探讨,难道逼着受害者自己抱起团来反
第 28 章(三合一)(6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