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21)(2 / 2)

首的“亲日政权”,但因沙俄的帮助没能及时到位而使计划落空。

那时的日本,并没有绝对的信心能够一举扳倒闵妃,所以便采取了相对怀柔的政策。所以,日本人便拿出了三百万日元当作给闵妃的礼物,希望她可以暂停与日方势力的争斗。

此时的闵妃却表现出了超高的民族气节,拒不接受这份不怀好意的政治献金。正是因为这份义正言辞,让倭寇对她起了杀心。于是,倭国就不断的往朝鲜派驻“浪人”和守备队员,故意寻血滋事以为挑衅。

西元1895年10月8日,日本驻朝公使三浦梧楼联合朝鲜亲日派,开始了蓄谋已久的宫廷政变。那些日本“浪人”和所谓的守备队员拿着长刀,不由分说地杀进朝鲜宫廷,所过之处,血流成河。眼见大事不妙的闵妃,穿上宫女的衣服后,赶紧从“景福宫”的后门准备出逃。

不料,她即使已经乔装打扮,也仍被日本浪人发现,并当即将其杀死,还在大庭广众之下焚而烧之。与此同时,日本“浪人”们还打出了“是奉大院君之命”的旗号,这一切看起来顺理成章,实则故意栽赃陷害。

闵妃去世后,朝鲜民众愤怒异常,因为她前期力主开放政策,后期又积极抗日,广受百姓欢迎。于是,大家纷纷走上街头,而且还有一些“儒生”竟然组织起了一支“义兵队伍”,趁乱很快占领了忠州和晋州。

这份“恢复国权”和“尊王攘夷”的信念,赢得了朝鲜所有百姓的支持,也获得了沙俄势力的青睐。在他们的帮衬下,“亲日势力”终于被赶下台来,而金弘集也被民众乱棍打死。

可以这么说,朝鲜“李朝”的闵妃之死,是这一切半岛社会混乱的源头。从中也不难看出,她当时政策有多么的得民心!即便是到了后世的“大韩民国”(韩国),老百姓也会在闵妃的祭日(10月8日)自发地举行纪念仪式,为她祷告并寄托哀思,因为她用自己的一生,换得了一个青史留名。

当然了,闵妃本身也存在诸多争议,比如她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而去打压和虐待高宗的其余妃子;为了扳倒家翁“大院君”不惜引进日本力量,为了打压“亲日派”又联合中国清朝,待大清垮塌后又与沙俄勾结。

但不论怎样,她都为朝鲜半岛的“抗日活动”以及“打开国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闵妃不过是一介女流,既没有背景,也没有势力,但仍能一步步掌控“李朝”的最高权力,用些非常手段也是无可厚非的。

最难能可贵的是,闵妃即使身陷囹圄,也不愿和日本交易,并向“亲日派势力妥协,最后也算是“以身殉国”,留得生前身后名。相比之下,袁世凯从一个接连科举失败的人,凭借自己独特的身世、巧妙的机遇、高超的能力,不仅当上了清朝的“海军参谋”还当上了权势滔天的朝鲜“太上皇”,可谓是让人惊叹不已!

袁世凯既造就了时事,也推动了时事的发生。倘若他晚年不贪图名利,满足一己私欲,去逆天下之大势,窃取“北伐”大革命的果实,而是凭借他出色的政治军事谋略与高超的社交能力和为官技巧,可能会在后代留下一个不错的名声。

并且,据当时日本驻朝公使馆一等书记官杉村濬所说:“当时的情况是,趁朝鲜变乱之机出兵的清国,暗中有所图谋,本应予以反对,但朝鲜政府不仅无丝毫憎恶之感,反而予以同情”。

因此,朝鲜十分反感于日本的蛮横,也在敷衍日本的要求,并一再督促日本撤军。到同年的7月17日,日、朝谈判也宣告破裂。

但到了西元1894年7月期间,日本等得不耐烦了,想要尽快收个殖民地的财富,也好缓解国内的各种问题,于是便使得发动战争的阴谋愈发明显,为不久后爆发的“甲午战争”甚至更往后的“日俄战争”做准备。

…………………………………………………………

哈哈,多谢各位书友关注,收藏,推荐,订阅和评论本书!身为作者,我很高兴也很荣幸能为各位读者提供一部符合大众口的“都市异能”兼“修真玄幻”小说。常言道“人生苦短,笔尖修长。”是故,修真路漫漫,何处觅长生?烦恼无去处,且看书中人!愿《天地任我行之“系列”》小说能给大家带来快乐与感悟!

本故事纯属虚构,若有雷同实属巧合!道友们,打工辛苦,时间紧迫,创作不易,点赞收藏,顺便转发,欲知情节?下回分解!(“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欢迎阅读我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