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真是好算计啊!(1 / 3)

“刚开始我们出击之后很快就发现了他们的踪迹,然后……我们就追上了他们,双方开始追逐战……他们有一些人很厉害,在追逐战中我们并没有占太大的便宜,但是,随着距离的增加……” “趁着他们马力不足的时候,常游击赌了一把,加速追击……结果被追的走投无路的对方……断后,歼灭了断后的这部分敌军之后,时间也临近黄昏……就地扎营……审讯俘虏,得知对方准备继续偷袭……” 就这样一边思索,一边讲述,郭铮在老将谭忠和甄炳良的面前,一点一点的还原了出击,追击,获胜,扎营,审问,分兵,继续追击的完整故事。 当然,这故事本身是否完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是否有逻辑性,更重要的是谭忠如何看待。 说起谭忠,就不得不提起长缨军内部因为郭戎的想法,而成立的一个小机构。 元和元年,郭戎率部在陇西,陇南连战连捷,然而返回长安的途中郭戎却发现自己既不知晓长安的局面,又不知晓漠北回鹘的变化,就连自己最为关心的龟兹援军的动向都完全不了解。 痛定思痛之下,“小十四”阎卿在李炎之妻,剑圣裴旻嫡子贺霜和昭武安国流亡王子安达显的协助下,打着商队的名义成立了偏向回鹘、吐蕃、大食、天竺等域外之地的,属于郭戎自己的情报机构。 在返回长安的途中复盘的过程中,郭戎发现自己对于自己在陇西陇南的主要对手一无所知,以至于在泾州城下极度的被动。 考虑到未来跟藩镇注定有一场大战,本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原则,获得了李诵的支持之后,郭戎依托长缨军侦察营,兵部兵部司、职方司,户部,吏部吏部司、司封司等成立了一个着重收集藩镇动向、资料的小机构。 为了不引人注意,这个小机构没有放在兵部,没有放在户部,甚至都没有放在皇城,直接就挂在了长缨军行军司马刘禹锡主管的后勤营名下,名字也十分的低调,长缨军军事情报统计处。 虽然名字低调,但是实际上却承担了长缨军、禁军乃至朝廷面向藩镇方向收集、汇总、整理信息的核心机构,其中包括了各个藩镇的土地、人口、兵员,将领,官员等等信息。 郭戎为什么想要把吴少雄征为幕僚,为什么敢于最后接受吴少项的投降,为什么敢把韩弘的弟弟韩充放回汴州,都是源自于此汇总的资料做出的判断。 老将谭忠可是卢龙军声名显赫的主要将领,长缨军军事情报统计处自然也是有谭忠的相关资料的,只不过没有那么详尽罢了,只有大致的经历而性情、习惯等等则是大片的空白。 然而,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 带领三千骑兵出征的常万超被王铮一箭射穿马头,被俘之后又被军医柳宗瑗用酒灌下了大量的麻沸散,进行了一场有菌有尘技术和经验极不成熟条件下开膛破肚式的外科手术。 结果这货命够硬,不仅活了过来,而且活的还挺好,麻沸散效果过劲后直接就被疼醒了。 疼醒了之后,不仅能轻微活动,能嗷嗷的乱叫。 只不过,稍稍恢复意识,他很快发现自己剧痛无比,动弹不得,浑身缠着绷带,甚至还被开膛破肚,再看看周围的环境,以及身边一个个身穿白大褂,头戴白帽子的身影,直接被吓得魂不附体。 对于莫灵均询问的所有问题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不仅提供了南下卢龙军的军力,带队军将姓甚名谁,特点,习惯,甚至连自己亲姐夫刘总喜欢走旱路而不水路都交代了个清楚。 当然,莫灵均最需要的有关谭忠的个人信息也被掌握,莫灵均敢于制定计划,冒险让郭铮、裴松潜入敌营也正是基于这些。 根据莫灵均、王铮以及随行几名参谋依据谭忠性格和经历的推测,有了王铮的配合,以及郭铮的冒险,应该不至于被怀疑。 但是不被怀疑不代表就会信任,事实上,哪怕获得了信任,没有足够的证据之前郭铮等人的话谭忠也不会照单全收,就谭忠的性格,肯定会专门派人去侦察。 顺序虽然颠倒了,但是莫灵均、王铮这一批年轻军校对谭忠行为的推测无疑是准确的,而且有了之前谭忠自己侦察到的信息的铺垫,在先入为主的情况下,反而让谭忠更为相信编出来的故事。 在谭忠看来,郭铮所说的内容和自己路上侦查的情况基本上是一致的,至于中间会有少量的偏差,这显然是属于正常的。 听完了郭铮的叙述,谭忠结合自己的探查,给出了最后的结论。 “先是追击,然后歼灭了部分敌军,从俘虏中审讯出了敌军准备继续偷袭,常万超带着大队人马直接向东北方向追去,留下一部分人留守引路,另外一部分人返回传递消息,请求派出援兵,结果还没等你们出发,就突然遭到了袭击,然后就一路逃到了我这里,我可以这么理解吗?” 带着惊讶的目光,郭铮点了点头,他没想到这一切竟然真的跟莫灵均说的一样,老将谭忠,凭借自己的脑子,硬生生的把他们几个花费一个时辰编出来不太完整的故事补全了。 不仅补全了,很多不太合理的细节竟然被谭忠自己给圆上了,圆的还天衣无缝,毫无瑕疵,就这一下子,郭铮不服都不行。 就比如自己只是提到遭遇了袭击,根本就没提什么留守,也没提什么引路,结果人家老人家自己直接营造出了一个遭遇袭击被迫逃亡的情景。 问题是谭忠脑补出来的场景还合情合理,毕竟派一两百骑兵送信看起来怎么都别扭,但是一百多人分别负责留守、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