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 看起来文质彬彬的李炎,一旦披挂上阵,瞬间就如同变了一个人一样,因为世事而产生的忧郁一扫而空。 面对比自己大了整整一号的郭戎,下盘极稳的李炎手持长枪,快步向前,出枪看似不快,但是真正出枪的一瞬间,迅疾如闪电。 从持枪到突进,再到出枪,突刺,没有花里胡哨,没有闪展腾挪,过程迅捷、简练,出枪刚劲、有力。 硬碰硬的对战,说实话,李炎是打不过郭戎的,不是因为技巧的问题,而是因为身高和体型的差距太大,75公斤级和100公斤级实在是没有可比性,而郭戎又是一个谨慎的性子。 长枪、长矛、步槊、弓箭、弩箭、刀盾,当用兵器和李炎进行了一轮交锋之后,郭戎就知道自己捡到宝了。 因为就简单地这几步,可以看出李炎在战阵上路子很正,走的是堂堂正正的战阵之势的。 虽然单兵战斗能力比不上郭戎这种身高马大的人,但是在战阵当中能够发挥的作用绝对不小。 更重要的是,李炎所学习的兵法,无论示意李光弼还是李靖,都属于那种以正合以奇胜的路子,和李炎在战阵上的思想相得益彰。 换句话说,李炎可以看作是战将与统帅的集合体,怪不得会被裴植推崇备至。 原本郭戎听到裴植的介绍李炎熟读兵书,擅长谋略的时候,是准备利用自己的权利直接征召,直接让李炎和罗中文、裴植一样走参谋的路线。 可是交锋之后郭戎的想法变了,这样一个全才,如果最后是以参谋的身份加入长缨军,会是一个让自己无比后悔的决定。 交锋完毕,去兵卸甲,三人重新回到了厅堂之内。 “二郎的情况,我已经了解,实不相瞒,我有权利直接征召二郎入长缨军,但是我相信二郎的志向绝不再小,否则也不会千里迢迢从营州重新返回京城。” 李炎没有说话,但是双手抱拳的动作已经说明了一切。 “如果是在去岁长缨军刚刚成立,极度缺乏军官的时候,我确实可以选择让二郎这样的英才直接入军以什长、队正或者旅帅入职。” “但是经历过陇山、陇西、陇南的几场血战,返回长安之后长缨军刚刚完善了一整套晋升标准,而且陛下以已经批准,现在我可以给儿郎三条路径进行选择。” “这个,二郎,确实如此,如果早半个月……” “将军请讲。” “第一,长缨军和大唐的其他军队不同设置有一个特殊的负责士卒文化、思想、观念教育的官职,这些是有忠于大唐的年轻学子经过韩长史培训之后充任,在团为指导员,在营为教导员,在军为政委。” “原本这一职位只是韩愈韩长史和我尝试之举,然而在实际出征之后,我们发现这些做思想工作的副官,在鼓舞士气,振奋精神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萧关以及泾州的几场血战之中,这些国子监六学,关中州、县官学学子出身的指导员死战不退,投身一线的团指导员,几乎全员战死!” “这一部分人必须文武双全,对大唐有绝对的忠诚,以二郎的能力通过韩长史的教导和考核我相信是绝无问题的,这是第一个选择。” “如果,可以我愿意……” “二郎不要着急,听郭将军说完。” “第二,长缨军中有一部分专职幕僚,比如负责参赞的长史罗中文,负责后勤的司马刘禹锡,虽然是专职幕僚,但是使用的均为我大唐的官员体系。” “严格说起来,裴植一直作为我的专职参谋也是属于这一序列的。” “第三,就是以常规途径通过长缨军严苛的新兵考核!这一条你来说吧,裴植。” 郭戎安安静静地坐下喝茶,而裴植起身。 “二郎,那应该能感觉出来郭将军掌握的长缨军和其他的大唐军队不太一样。” “不错!” “长缨军作为太上皇和天子钦定的禁军模板,经过实战检验后分为四部分的,正兵一万两千人,辅兵一万两千人,所接受的是同等的训练。” “另外有专业化辅兵六千人,分为侦察营、炊事营、医疗营、工兵营,在战时会以一定比例配属战兵营。” “在计划里面正兵负责对外作战,辅兵负责守卫长安以及皇城,如果正兵出征会从辅兵抽调组建后勤营为正兵提供后勤补给,同时作为补充兵,确保正兵的战斗力和完备率。” “如果二郎准备选这条路,首先要通过长缨军的选拔考核,通过之后成为辅兵,然后通过训练成为正兵,然后在从正兵一步一步晋升,一切以军功为准,这条路是最难的。” “长缨军战兵一营,萧关一号营地的战斗中战损超过六成,后经过补充满员参与了泾州防御战,在泾州城下的血战中战损八成,两战合并,战死一千一百三十六人,重伤退役三百六十三人。” “当然经历两次血战依旧活下来的,至少策勋三转,最低的也已经成为队正。” 裴植说完,郭戎缓缓起身。 “其实,刚才裴植有一点还没有提到,长缨军是我大唐两位皇帝的重中之重,现有的北衙四军全部是重建的。” “长缨军之外的天策军、羽林军、神威军三军均是以长缨军为模板,其核心的军校将官也都是从长缨军中抽调。” “所以,无论是负责思想工作的指导员,参谋、参军,或者战兵,对于二郎未来并没有什么影响,三个方向儿郎可以认真地考虑一下,不要太着急做决定。” “中午一起用下家宴,下午我亲自带你前往长缨军大营,等见过韩长史,见到长缨军真面目之后再做决定不迟!” 李炎点头示意明白,随即陷入了
第194章 三个选择,三条道路(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