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第三十四章 “陆总忙着陪夫人呢。”……(1 / 3)

隐婚之后 橙墨沫 2376 字 2023-08-19

五月, 遍地庄稼酝酿丰收的季节,几个背着小书包的女孩绕过土黄色外墙旁的洋槐树,高高兴兴去校门集合。

“好啦, 我们准备出发咯。”三十来岁的女老师高高举起手, 叽叽喳喳、满脸兴奋的孩子们立马乖乖站好。

“余笙, 我们差不多吗”老师整好队伍,问队伍最末正给李春整理衣领的余笙。

余笙半蹲着, 手上动作温柔,“嗯, 车在村口了。”

整理完,她捏捏李春红扑扑的脸, “去吧。”

李春害羞地点头“谢谢笙笙姐姐。”

余笙从队伍最后走到带队老师跟前“一共两辆小巴, 到时分两组。”

老师说“好”, 再次道谢“多亏你了。”

余笙笑着摇头,转身看正和小伙伴说话的李春。

李春是她资助的孩子之一,她父母早些年外出务工意外去世, 只留下年迈的父母和嗷嗷待哺的女儿。去年蒋舒艺做了个公益节目,得知李春的遭遇,她资助了她。

“出发”两个老师带队挥了挥手, 孩子们的队伍整整齐齐。

崎岖不平的山路开满了野花, 静谧的小山村宛如一幅岁月静好的山水画。余笙跟着队伍, 耳边是孩子们清脆的笑声, 特别治愈。

待小巴驶上盘山路,群山环抱的小山村越来越远。

“等会儿我们到了镇上要怎么样”女老师在车上问。

孩子们齐声声“听老师的话。”

“对,真棒”

余笙坐在第一排,等女老师坐好,她问“以前的实践活动, 你们都带孩子们去哪儿”

老师黯然“还能去哪儿,都是带着孩子们走山路去山里。”她想想就心酸,“村里穷,都是留守儿童,你也看到了学校里连老师都快没有了。”

说不准哪一天,孩子们就连学都上不成了。

余笙心里头沉甸甸。

所以,昨天她得知老师们苦恼着计划实践日时,想法子联系到了两辆小巴,她想带孩子们进城看看山外的世界。

离村子越远,手机断断续续收到网络信号,余笙的微信开始震个不停。

父亲给她发了很多消息,解释为什么让余悦接过新校区的筹建,最后一条,他说笙笙,我没有其他意思,你别记恨爸爸,也别怨你妹妹。

挺重的语气,余笙打字您误会了,我没有记恨您。

信号不佳,转了半天,消息才成功发送。

父亲可能不会懂,她的离开根本不是任性,更不是嫉妒妹妹,而是她真的累了,还有那么点茫然。

这个世界本身就不公平,就像她毕业进公司,即便是从基层一步步做起,但她进入的却是公司核心部门。所以,对余悦的空降,她根本不会有嫉妒的情绪,顶多就是父母对妹妹偏爱的羡慕。最多的是她认为让毫无经验的余悦贸然负责上海新校区,绝对是弊大于利。

余笙点开工作a,登录填写年假申请。进入余氏教育多年,她其实从未休过长假,这是第一回。

发送完申请,她回复卓琳,也给闺蜜们报了平安。其他的工作消息,她不是很想看。

陆衍不准备回家吃饭了

到陆衍,余笙不知道怎么回了。那天他们约好了一起晚饭,她一声不吭地放了他鸽子。

余笙抱歉。

她暂时配合不了他。

信号时好时坏,这条没能发出去,她不停点重新发送。

窗外风景好,都是山,远眺视野开阔,美景尽收眼底。

余笙是两天前来的李家村,那时她刚从余氏教育出来,忽然不知道去哪儿。随手拦了车,师傅问她目的地,她很久都答不上来。

“先开吧,开着开着我可能就知道了。”她这么跟师傅说。

出租车兜了大半个上海,师傅以为余笙是失恋了,劝了她半天。后来,她想起养父母捡到她的浙江小镇。

当初她资助李春,或多或少也有这么点原因。李春就是那个小镇里的孩子,只不过李春是生活在几乎与世隔绝的小山村。

陆衍嗯,是挺对不起我的,欠我一顿大餐了。

余笙手机震动,看到他的回复,她愣了一下。

右上角信号标志再次消失,不管她有多少话想说,都由不得她“胡思乱想”。

陆衍收到消息的时候正和姜闻礼打电话,姜闻礼跟他说新校区项目被余悦抢走的事,问他“要不要我出面替余笙要回项目”

对他来说就是一句话的事情,他也觉得余知隽这事做得不地道。余笙累死累活做了方案,拉了他合作,结果,最后全给别人做了嫁衣。

最过分的是,背刺的还是她父亲和妹妹。

姜闻礼对余家的内情只知道个大概,但光凭这么点轮廓,他就能想象余笙到底有多憋屈,简直是让人窒息。

陆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