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动念了,但是那个根没有断,是压制住的,那个叫结习未尽。
像男罗汉碰到女性,想看而又不敢看,愈是如此,心中已动念了。
倒是菩萨境界就算盯着看,反而没事,因为他视而不见。
结习未尽,所以天花黏身,大菩萨结习已尽,所以花不黏身。
《老残游记》有首诗好极了,其中一句:
刹那未除人我相,
天花黏满护身云。
有时我起了烦恼,发了脾气,就想到这句诗,自己是天花着身了,就笑一笑。
这一段天女散花,最重要的就是“结习未尽”。
结习就是《俱舍论》的八十八结使,一点点根不抛掉,结使就没有断除。
《维摩诘经》代表的是佛法中心的解脱法门,学佛目的在于如何求解脱,怎么样才能解脱生死、解脱烦恼、出离三界、找到自己生命的本源。
本经对解脱法门说了很多,但是本经最重要的秘密有几个重点:成佛不在于出家或是在家,没有出入之分别,能解脱者在世间能解脱,出世间也能解脱。出入自如才是自在,否则永远得不到自在之身,所以叫不二法门,没有出家在家、出世入世之别。
维摩居士的方丈大小房间中,可以容纳三千大千世界,容纳那么多的人和那么多巨大的座椅,没有时间和空间的分别。
一千多年后玄奘法师的传记《慈恩传》,就记载玄奘法师亲自到维摩居士的方丈房间的经历,此是后话。
我们前面讲过了。我们人人都有方丈之室,你自己找不到,找到了就成功了。
天女散的花,掉在大菩萨身上都落了下来,唯有落在声闻众的弟子们身上就黏住了。
这是什么花?花有很多种,有名利之花,有男女爱欲之花等等。
天女后来告诉舍利弗,天花着身是因为这些弟子大阿罗汉们的结习未尽。
他们虽然有修持,但是阿赖耶识的根根没有刨掉,结使的余习没有去掉。
我们前面讲过有位禅师看歌女跳舞的公案,禅师说:“禅心已作枯泥絮”,他的境界已经是天花不着身了。
另外一个公案,一位老太太供养一位禅师三年,有一天,老太太叫帮禅师送饭的女孩,故意坐到禅师身上,抱住他,看他的反应。
女孩照做了,禅师动都不动,只说:“枯木倚寒岩,三冬无暖气。”
表示自己毫无欲念,这境界好吧?
但是天花落在他身上还黏不黏着?
还是会黏的,因为他的欲念是修持功夫压住的,余习未断。
所以老太太知道了之后,恨说自己三年白供养了一个痴汉,就把茅蓬烧了,赶走禅师。
这是为什么?难道老太太想要法师破戒?参看这公案!称为公案是因为天下的人都要了解。
再有一个公案,有位禅师去向一位居士化缘,这位居士不简单,已经大彻大悟了。
居士就开条件,只要能回答得了就供养,他问:“古镜未磨时如何?”
过去镜子是铜做的,没有打磨的古镜当然不能照了。
禅师答:“黑如漆。”
再问:“古镜已磨又如何?”
禅师答:“照天照地。”
这答案听起来很好啊,可是居士立刻摈斥禅师。
你看这回答哪有错呢?这就是禅宗。
禅师吃了棒子,现在话是说他吃瘪了,不是用香板打人。
他回去用功,三年后又来了,居士就再问他这两句话,他答:未磨时是“此去汉阳不远”,既磨后是“黄鹤楼前鹦鹉洲”。
好!居士立刻供养他。这是什么话呢?你懂也好,不懂也好,这就是禅。
这三段公案与天花着身都有关系。
还有件事,相传是禅宗的起源,有一天释迦牟尼佛拈起一枝花,望向弟子们,众人皆不明白佛是什么意思,只有迦叶尊者破颜微笑,破颜是将原本严肃的面孔化成微笑。
佛就宣布把正法交付给迦叶尊者。
所以禅宗的起源是一朵花,这个花和天女所散的花是不是同样的花?
这是个很重要的关键。
注意啊!这些公案我可没有说答案啊!不要说我为你们作了结论,那我是会去法院告你的。可是你们诸位要去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