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一章 王立清的野心(3 / 4)

卖给批发商,批发商再卖给零售商,零售商再卖给广大农村地区里的农民。

在当代里,很多地方里,尤其是经济不怎么发达的部分偏僻农村地区里,依旧存在着典型的小农经济,也就是自耕自织,很多农民甚至连棉花都是自己种的……然后直接纺纱织布。

反正统一战争时期就出现,并广泛推广到全国的手工纺纱机其实效率也蛮高的(珍妮纺织机),一些家庭作坊里的手工织布机同样也是效率很不错。

在一些交通不便,外部商品输入成本高昂,同时又工业发展落后的偏僻地区里,这种家庭作坊模式的纺织业依旧广泛存在。

所以别觉得大楚帝国里连全新一代的新型棉纱都搞出来了,然后就瞬间把其他的棉纺生产模式都给淘汰了,其实并不是的……哪怕是承顺三十七年冬天的现在,工业用高压蒸汽机都已经进入棉纺行业十几年了,但是水动力纺织厂依旧还有很多,同时还存在着大量采用手动纺纱机、手动织布机的家庭作坊。

三代生产效率看似天差地别的棉纺生产技术,其实是同时存在于大楚帝国内的。

毕竟是大楚帝国实在太大……人口太多,虽然火车和轮船都出现十几年了,在东部沿海沿江的城市里甚至出现了大规模工业化城市,但是依旧有很多地方没有通火车,也没有通轮船,其交通模式依旧是依靠原始的陆地马车运输甚至是肩挑手提。

不是所有地方都有着机器轰鸣的声音,很多偏僻农村地区里还是保持着比较落后的局面。

在这些偏僻落后的农村地区里,小农经济模式依旧是主流的经济模式,外部的工业商品在这些地方其实没啥市场……比如布匹这东西,甭管你的布匹价格高低,当地的农民就是不卖……因为你布匹价格再低也没用。

他们还是宁愿自己随便在田头山间角落里种的棉花,然后自己纺纱织布,手工缝制……甚至就连纺纱机,织布机这些东西基本都是当地工匠打造的,根本没有外来机械工厂的生存空间。

唯一能够有比较好销量空间的就是各类铁制品的,比如农具,厨具,日用五金之类的东西。

这并不是说这些农民们不知道工业商品的好处,他们其实也想要穿上那些颜色鲜艳不掉色,柔软舒服的布匹……问题是他们买不起或者说舍不得买。

对于缺乏其他经济收入来源,没有工作机会的偏僻落后地区的农民而言,收入来源其实很有限,手头上可支配的钱更有限,所以在诸多方面都是能省就省……哪怕为此付出在很多城里人看起来很不划算的更多劳动时间。

很多城里人认为,随便去工厂里打工,一个月再说也能赚个两三块啊,这两三块足够温饱了。

但是对于偏僻农村地区的人而言,一个月两三块的现金收入是奢望……很多偏僻农村家庭甚至连孩子上小学,一年不过才一块多的学费以及书本费都拿不出来。

当代的大楚帝国发展是不平衡的……一方面是有松江城这样的超级大城市,资产动不动数百万甚至上千万的大老板,也有孙旭这样薪资收入上千甚至好几千的高收入群体。

但是另外一方面,松江城里还有广大一个月只能拿三四块,连温饱都很勉强的底层工人群体,更有在广大偏僻落后农村地区里的农民们,他们的经济条件更落后。

而这些情况的存在,也是导致了棉纺行业里,手工纺织业,水动力纺织业,蒸汽纺织业同时存在的情况。

有好有坏,这种情况其实也给了很多棉纱厂商一个新的销售渠道,那就是除了给城市里的那些中大型织布厂供货外,还可以给广大乡镇地区里小型织布厂,家庭作坊供应优质廉价的棉纱。

甚至都可以直接把棉纱买到农村地区的,不少农村地区的农民不会自己种植棉花并纺纱的,而是会从乡镇上的零售商人里购买大工厂生产的优质廉价棉纱,然后自行织布使用,还有一些则是购买棉纱织出来布匹后,又出售给那些布匹收购商人,赚的辛苦小钱。

而隆东纺织公司的原有销售渠道,针对的就是乡镇市场。

在这一块上,其实王立清以前接触都不多,毕竟他的安华纺织公司以前虽然赚钱也不算多,但是经营还算稳定,基本都是供货给周边城市的织布厂商或者中小型综合纺织公司,基本不散卖。

但是现在,王立清却是觉得除了向大厂商大量供货外,利用隆东纺织公司的原有销售渠道,扩大县镇市场的销售渠道也是一个很可行的办法。

毕竟棉纺行业实在太大了,大城市的棉纺行业看似红红火火很热闹,大企业也多的很。

但实际上要说整体产量……实际上广大县城以及镇上的小型纺织公司以及家庭作坊才是正儿八经的巨无霸。

苏秦纺织公司这种巨无霸,其实大部分市场都局限在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