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二章 守备丙等师(2 / 4)

员,并具备机动能力,继而奔赴其他地区作战。

这种新式乙等师,其实就是这几年里陆军内部常说的常备师。

这些常备乙等师,拟定有二十八个步兵师,十二个骑兵师,十二个独立炮兵旅团等部队。预计总兵力为四十万人左右。

最后,大批被挑剩下的乙等师,则是被列为丙等部队,这些丙等部队将会撤销师级编制,各省守备司令部直接作为各省丙等师的指挥机构,以团为骨干编制,以营、哨为具体编制分别驻防各地方。

实际上之前很多乙等师也这么搞,同时各省守备司令部的司令,往往也是当地乙等师师长直接兼任的,不然的话,大家军衔都一样,很容易搞出矛盾了。

同时极大的压缩炮兵,后勤,骑兵等耗费较大的技术兵种的人员比例。

这些丙等师,将会成为彻底的地方守备部队,以驻防地方,弹压内乱,偶尔剿匪搜捕江洋大盗之类的,如果是边境地区的话,那么也可以适当加强火力配置配合正规军进行防御作战。

但是,除非遇到大规模战争,需要进行大范围的动员,不然的话这些丙等师是没机会跨地区乃至出国作战了。

这种划分,其实就是把之前几年陆军里已经实施的战备、常备、守备部队的名义直接敲定了下来,而不仅仅是口头上的称呼而已。

经过整编后,大楚帝国陆军拥有三十五万人的战备甲等师、四十万人的常备乙等师、以及四十多万人的丙等师,总兵力约为一百一十五万人。

不过真正能够拉出去打仗的,其实也就只有甲等师和乙等师,加起来大约七十五万人。

理论上,比之前的可作战兵力上百万少了一些,但实际上这也只是理论上而已,之前的时候很多乙等师看似能调动,但实际上也调动不了……很多乙等师早就沦为地方驻防部队了,下属部队都是这里一个哨,那里一个哨的分散部署……

一个乙等师分散驻防在几十个县的县城或交通要道里,想要集结起来麻烦不说,而且把这些驻防地方的乙等师兵力调走后,当地也就只剩下些许巡警了,撑死了就有少量的武装巡警,这万一闹出点什么事都应对不了。

而实际上,经过改革后,陆军能够动用的野战兵力比以往还要更多一些呢,同时战斗路也更强,陆军也能够集中人力物力把这些野战兵力打造的更加强悍。

这和战备甲等师的师属炮兵团在新编制里的变化就能够看的出来!

新的战备甲等师,其步兵师的师属炮兵团,直接按照甲等师的标准配置火炮,辖三个标准十八门制的的炮兵营,一共有五十四门师属火炮。

每个炮兵营下设三个炮兵哨。

每个炮兵哨辖六门火炮,分别是四门野战炮以及两门榴弹炮。

其中的野战炮以及榴弹炮,不同部队装备的火炮也不统一!

则是根据部署区域的气候、地理环境不同而进行区分,比如平原地区部署的徒步炮兵部队,野战炮是清一色的承顺十三年式115毫米标准野战炮,榴弹炮则是承顺十四年式150毫米榴弹炮。

而在山地丛林等交通不便的地区所部署的部队,标准野战炮将会被替换为承顺十五年式115毫米山地野战炮,也称之为115毫米山炮;榴弹炮则是被替换为承顺十四年式150毫米轻型榴弹炮。

上述四种火炮,就是大楚帝国新战备甲等师的师属火炮主力,不同地形装备不同的火炮。

此外,骑兵师的炮兵团则是有所区别,骑兵部队的炮兵,属于非常特殊的骑炮兵,非常注重机动能力,因此骑兵部队的炮兵团下属的炮兵哨,所采用的都是专门的骑兵炮。

基本上骑兵炮哨,就是配属四门90毫米骑兵炮以及两门150毫米轻型榴弹炮。

师属火炮的变化,主要还是体现在步兵部队放弃了九十毫米野战炮,并进一步区分徒步炮兵以及乘骑炮兵。

而团属火力则是没什么变化,标准的步兵团所辖的炮兵哨,还是四门65毫米野战炮以及两门115毫米榴弹炮,这两种火炮都是服役多年,表现良好的步兵支援步炮。

上述六种火炮,一起构成了这一次军事改革里的所有师团支援火力。

并且这些火炮的性能,对比以往的旧款火炮都有了极大的提升。

这几年大楚帝国的火炮发展,也随着十几年大楚帝国材料进步,加工工艺持续改进后有极大的进步。

如今装备的火炮,虽然看似口径没啥变化,称呼上还是115毫米野战炮之类的,但实际上和早期的同级别产品对比起来,已经有了极大的性能提升。

如承顺十三年式115毫米野战炮,这款火炮在保证了旧款火炮的有效射程,射击精度的前提下,极大的进行了减重,放列全重对比老款115毫米野战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