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九零章 非大不可(3 / 4)

高句丽的王师主力在平壤以北的萨水布阵,跟宇文述干上了,所以他认为平壤城是空的。

进了外城之后,来护儿麾下大军以为高句丽的士兵都跑了,于是在外城大肆劫掠,结果被人家一点一点给吃掉了。

打进城的四万人,最后来护儿只带着六千余人跑了出来,要不是周法尚列阵以待,他也会被屁股后面的追兵给吃掉。

等于是周法尚救了他一命,这就是为什么,第二次第三次打高句丽,还是来护儿跟周法尚搭档水军,这哥俩打出默契来了。

洛阳这边,杨广正在准备他的征高句丽诏,由内史省那帮博才多艺、笔下生花的文人主笔,杨广在一旁纠正。

像这样的诏书,那是每一个字都需要仔细斟酌的,要给远征高句丽找个名正言顺的理由,不能说我看它不爽,所以要打它。

因为诏书,不单单给大隋子民看,还要让周边所有国家都看到,必须正大光明,就好像我不打高句丽,我就有罪。

“陛下请看这一句如何?”卢楚将虞世南主笔的开头,呈给皇帝。

杨广看了一眼后,直接扔掉:

“不好。”

这已经是他毙掉的第十一次了,内史省这帮人,平时干的就是草拟皇帝诏书,算是最懂皇帝心意,又最会写的一拨人,但是他们今天的表现,没有让杨广满意。

虞世南叹息一声,重新执笔,打算再琢磨琢磨。

在场的裴矩和薛道衡对视一眼,默不作声,这两人现在成精了,杨广把他们叫来,帮着参议,是因为这俩人以前也是干这个的。

尤其是薛道衡,杨坚的所有旨意诏书敕令檄文,都是他主笔的,他写这个,是行家中的行家,所以才被杨广大老远从京师召来。

但是他今天,没有怎么开口说话,因为他猜到,皇帝自己心里有主意。

裴矩当然也猜到了,于是笑道:“陛下不如草写一篇,好让我等知道真髓所在,也好动笔啊。”

杨广呵呵笑了笑,来到桌案前,接过卢楚递给的笔,沉吟片刻后,写下了第一句:

天地大德,降繁霜于秋令,圣哲至仁,著甲兵于刑典。故知造化之有肃杀,义在无私,帝王之用干戈,盖非获已。

要么说杨广这个人,是真有才华,这个人的学问,在华夏历代帝王之中,是绝对排得上号的。

这句话意思是天地对生民有恩德,也会在秋天降下寒霜,圣贤仁爱,也要将武备战争之事写到律法里,天地和圣人,对人们都有造化之恩和肃杀之罚,这是无私,帝王动用干戈,也是迫不得已。

好了,他这是先给自己开了一个头,意思是我打它,不是我想打它,是我顺应天命,必须打它,这是上天的意思。

薛道衡凑过来看完这一句之后,立时便猜到皇帝心里已经有底稿了,因为杨广这句话一气呵成,没有一笔写错,这要不是在底下深思熟虑过,鬼才信呢。

因为薛道衡的老本行,就是干这个,什么叫草拟?就是打草稿嘛,经常会出现更改的情况,就没有一蹴而就的时候。

“天地有肃杀,帝王也有肃杀,好!陛下这一句有上承天命之意,一字都不必改,”薛道衡真心赞叹道。

一个从来没拍过他马屁的人,说出这样一句话,杨广顿时大喜,笑道:

“玄卿乃此道巨匠,难道也改不了一个字吗?”

薛道衡摇了摇头:“字字珠玑,臣改不了。”

裴矩和其他人,也赶忙拍马屁,杨广高兴之下,提笔又来了一句;

版泉、丹浦,莫匪龚行,取乱覆昏,咸由顺动。况乎甘野誓师,夏开承大禹之业,商郊问罪,周发成文王之志。永监前载,属当朕躬。

这句话的意思是,版泉之战(皇帝和炎帝之战)、丹浦之战(尧长子丹朱与舜之战)都是顺应天意的战争,夏启在甘地讨伐有扈,继承了大禹的事业,商地的郊外问罪纣王,姬发完成了他爹的遗志,借鉴前代记载,这次讨伐高句丽的使命,恰好落在了我的头上,我不去不行。

杨广这一句,多为引用古代战争,而且都是正义讨伐非正义,没什么好挑刺的。

“陛下不妨一气呵成,届时我等再细阅,看看可有需要更改的地方,”裴矩的意思是,你赶紧写吧,你都有底稿了,磨蹭什么呢?天都黑了,我还要回家呢。

杨广哈哈一笑:“世矩莫急。”

说罢,提笔就写。

不大一会,一千零六十八个字的征高句丽诏,落成了,众臣纷纷上来围观。

杨广长吁出一口气,放下笔,笑道:

“高句丽之狡贼,朕切齿痛恨,方能将此诏文一蹴而就。”

薛道衡嘴角一抽,你是真够虚伪啊,你这篇诏书,最少都琢磨了一个月。

不过嘛,确实写的非常好,没得挑。

其中一句:而高丽小丑,迷昏不恭,崇聚勃、碣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