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八四章 僧籍道户(2 / 2)

子,其实是见不得光的,因为香火钱历来对外公开的用途,是僧道的日常开支以及庙宇的日常维护,但实际上,有些庙宇的香火钱,是很可观的,根本花不完。

花不完,谁花?人呗,要么说僧籍道户这么值钱呢?

而杨铭要做的,就是我帮你花,你要是不让我帮你花,你以后一分都没得花。

大隋皇帝尊崇佛教,这是所有人都知道了,所以天下各地,佛庙的数量比道观多的多,香火也更旺。

庙宇一多,僧人也就多了,而僧人也是要有僧籍的,但实际情况是,一座庙里一多半以上的僧人,没有僧籍,也就是朝廷并不认可。

像这类人,眼巴巴的盼着能入籍,所以是舍得花钱的。

历史上,杨广同志一征高句丽,缺人缺钱,怎么办?拆除寺庙,将僧人招募入军。

因为寺院土地不缴赋税,僧侣免除赋役,所以寺庙都囤积有大量土地,养着大量僧人,而拆除庙宇,可以收回很多田亩,大量僧人开始缴税服役,有利于国库收入。

皇帝明明尊佛,怎么又拆除寺庙呢?因为你们不正当啊,你们都不是虔诚的教徒,不是我佛弟子,我是肃清佛门,还佛庭清明。

不要担心皇帝找不到借口,人家杨广的法号是总持菩萨,这是代表佛祖清理门户。

这都是轻的,少拆一点搞点钱回来补上亏空,就行了,历史上唐武宗灭佛,拆除寺庙四千六百余所,还俗僧尼二十六万五百人,这才是真缺钱了。

杨铭的这个办法,他是不敢跟老爹说的,因为他这个爹太激进,会把他这个法子放大了,大干特干,真要把佛教徒都给惹毛了,可不是什么好事。

洛阳那边,宇文恺挂了,柳肃被踢了,一个工部,一下子少了两位大官,再不赶紧补人,日常运转都要出问题。

但是工部尚书,也不是谁都能干的,这个位置对于专业要求比较高,挑来挑去,只能是太府寺卿阎毗了,他们家关于工程方面的学问,也是祖传的。

至于工部侍郎,由尚书右丞皇甫议兼任。

这个消息,是辛世雄带回来的,他眼下就在东宫。

“这么说,你见过宇文静礼了?”杨铭问道。

辛世雄点了点头:“刚出洛阳,就遇到了,聊了几句,驸马是识大体的,做李靖的慰抚使,很合适。”

“你这一路的慰抚使,定了没?”杨铭问道。

辛世雄点头道:“定了,是观王的次子杨綝,麦铁杖身边的人,叫高以贤,渤海人,现于殿内省任职。”

“这个高以贤的家底,你清楚否?”杨铭问道。

辛世雄道:“好像跟独孤公连着一个亲戚,但似乎挺远的。”

远亲也是亲戚,那么这样一来,李靖西路三个慰抚使,都还可以搞定。

“那个刘士龙,在谁的军中?”杨铭问道。

辛世雄答道:“这个人眼下接了皇甫议的尚书右丞,是延寿公(于仲文)军中的慰抚使。”

尼玛啊,这个王八蛋真去了于仲文手下啊?

刘士龙,出身彭城刘氏(江苏徐州),是杨广担任扬州总管时候就结交的好友,杨广当年安抚江南,这个人是出了力的,对于杨广同志的藏书事业,有很大帮助。

大隋秘书省如今的藏书,高达32万卷,历史记载,隋朝是中国历代藏书量最大的一个朝代,可惜了,大多毁于战火。

所以古代除了水、旱等八灾之外,还有一个叫战争灾害。

辛世雄对于太子眼下的苦恼,非常不解,刘士龙怎么了?他有问题?

问题大发了,一征高句丽之败,这个人责任巨大。

“不说这些了,说说你吧,”杨铭烦躁的挥了挥手:

“李靖既然打算冒险,你就不能给他拖后腿,他真要是做成了,你们西路可谓居功至伟,你是我父皇的老人,晋王府的时候咱们就打过照面,只要你别出纰漏,将来论功的时候,父皇不会亏待你,我这边,也会帮忙。”

辛世雄苦笑道:“殿下安排的人,臣怕是调派不了啊。”

“这个你放心,”杨铭道:“明人面前不说暗话,我安排他们,是怕你乱来,你不乱来,他们怎么可能不听你的调派?”

那我用着也不顺手啊,辛世雄叹息一声:“殿下不能通融一下吗?”

“你有这个功夫,还不如早早去军府,跟他们熟悉一下,”杨铭笑道:“身为将军,怎么跟手下打交道,不用我教你吧?”

辛世雄一脸无奈的点了点头,但愿你那帮人不要跟我对着干。

其实不会的,杨铭已经跟史万寿他们打了招呼,只要辛世雄在前线别搅和,他们就必须服从人家的军令。

我这些人是去拨乱反正的,不是去捣乱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