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一个比王通年纪还大的年轻人起身道:
“受教在心,不在口,希望秦王是真的听进去了。”
好家伙,刺头啊?
大隋对于读书人,还是宽宏的,因为对学术管控太严,社会就不能进步,换成官员,可不敢这么阴阳怪气的跟杨铭说话。
而杨铭也不会跟读书人计较,闻言笑道:
“刚才先生言,迁(司马迁)、固(班固)之下,帝王之道不明,不明在哪?”
杨铭也是话术高手,你说的问题我不答,我反问你。
这下好了,堂内的人全懵逼了。
王通也是冷汗直冒,他的本意思是迁、固之后,没人能把帝王之道讲清楚,没有说明白,都是一些混乱的杂说,但是杨铭这么故意歪曲本意的一问,就复杂了。
就好像王通是在说,当今陛下君道不明,这尼玛杨广听到了,他得死。
王通连忙解释道:“我刚才的意思是.......”
“不用解释,”杨铭笑道:“既然史书驳杂纷乱,不能阐明,先生不妨深入探究,集百家之长,以昌明王道。”
原来你明白我的意思啊,吓我一跳,王通心跳逐渐平复下来,笑道:
“毕生所求。”
“杨瑾,就交给先生了,”杨铭缓缓起身,眼神望向刚才那个挑刺的年轻人,皱眉道:
“听你口音,是河北人?”
那人赶忙揖手:“河北巨鹿人,魏征。”
巨鹿是秦时古称,也就是眼下的河北恒山郡。
杨铭双眉一凝,直视对方,好家伙,原来是你?怪不得这么刺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