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零章 霸道王道(1 / 2)

杨广脸上的表情变化,无疑都落进众臣眼中,宇文述心里咯噔一下,暗叫不妙。

果然,杨广读完信之后,表情释怀道:

“正如苏威所言,秦王徇私,也徇不到杨约头上,事关宗庙祭祀,他还是拎得清的,此时已有定论,就此作罢。”

杨广的意思是,杨铭不会因为包庇杨约,而数典忘宗。

说完,杨广令高野将信烧了。

信上到底写了什么,只有杨广一个人知道,他也不打算让别人看。

杨玄感不行,他咽不下这口气,于是起身道:

“禀陛下,叔父杨约身上担着祭祀宗庙的大任,值此大事,御史台竟有人造谣中伤,其心可诛。”

杨广顿时皱眉:“朕刚才已经说了,此事就此作罢,你没有听到?”

杨玄感脸颊一抽,连忙说了句“臣有罪”,便又退了回去。

接下来,杨广又翻阅了一些奏疏,有关于地方行政改革的,有关于运河两岸行宫修建事宜的,还有关于贺若弼的家产统计。

窥一般而知全貌,只看贺若弼的家产,杨广对眼下仍在殿内的诸多大臣们的家产,就有一个大概的估算。

这些人里面,没有一个不贪的,只是贪多贪少的问题。

杨广对大臣的贪污,其实不怎么在意,因为太正常了,甚至哪些人缺钱了,他还会想办法给对方找补找补。

魏、周、齐,包括大隋,实际上都是由高门大阀把持的政权,而皇帝只不过是带着大家一起赚钱的那个人。

杨坚立国后,充当的就是这样一个角色,只有保障各方利益,他这个皇帝才坐得稳。

到了杨广这一代,就已经有了削弱这种现象的念头,想要削弱关陇集团的影响力,就必须扶植山东士族集团和江南士族集团。

他觉得,他在有生之年,可以办到。

这其实就是一个从霸道转王道的过程,这一过程正常来说,至少都需要好几代皇帝励精图治,才能取得效果,中间但凡有一个笨蛋皇帝,这事都会半途而废。

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

杨坚时期,因形势所逼,只能是加重律法的严苛程度,以霸道而治天下,以强权而压平民,确保门阀利益的同时,巩固江山。

但霸道不可持久,久则民乱必生,其后有一个漫长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减轻刑罚和减少律法。

那么修改律法,就势在必行了。

“高祖禁网深刻,刑罚严苛,当今天下承平,朕以为应重修律令,”杨广说这句话的时候,眼神是看向牛弘的。

牛弘是一位超级大学者,而且有这方面的经验,开皇律,就是高颎主持,苏威、牛弘辅左修订的。

牛弘点头道:“陛下目光如炬,律法当中有些沉疴,已不适当今,确实有修改的必要。”

这种事情,除了苏威之外,其他人是插不上嘴的,只能是乖乖的聆听着。

杨广点头道:“朕给你个大致的方向,除十恶之条,凡刑罚,降重为轻,凡死刑,酌情免死。”

这话一出,大家都懵逼了。

最关键的,就是除去十恶之条。

十恶是什么?开皇律将北齐律的“重罪十条”,改成了“十恶之条”,也就是十恶不赦这个罪名的最早雏形。

十恶分别是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和内乱。

而杨广的除十恶之条,不是说以后就没有这个罪,而是降低处罚。

比如其中的谋大逆,谋大逆的意思是谋而未行,就是说你打算谋反,但是没有开始就被逮着了。

而谋大逆的判罚是:谋而未行者绞,父子年十六以上皆绞,十五以下及母女、妻妾、祖孙、兄弟、姐妹及部曲、资财、田宅并没官,伯叔父、兄弟之子皆流三千里。

大隋至今还没有诛九族的先例,但是历史上第一个被诛九族的,不是别人,就是眼下坐在殿内的杨玄感。

有意思的是,大家虽然都很懵逼,但却没人站出来反对,因为他们也怕将来不小心沾上哪个罪名,落个家毁人亡的结局。

没有谁是干净的,皇帝认为谁干净,谁才干净。

杨广的减轻刑法,无论门阀士族还是百姓,都会获益,所以宇文述第一个站出来:

“圣明无过陛下,此律法一开,必然是四海安定,天下称颂。”

苏威也是非常意外,他饱读儒家经典,自然知晓减轻刑法是为了安民,值此工程接连上马,北方民怨四起之时,确实是对症用药的良方。

当今陛下,远见卓识。

但事实上,历史上因为隋末各地起义,杨广又一次加重了刑法,比开皇律还重。

牛弘点头道:“年底之前,应该就可以完成,赶在明年施行,刚刚好。”

“既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