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熙十四年九月,京师。
朱高煦在华盖殿召见兵部尚书和司令部、后勤部等军将。
这次议事的主题还是轮换,大明现在有近两百万军队,但很多地方是不用打仗的,所以朱高煦要求每年轮换。
最近大明用兵的地方主要有印度一带,和孟加拉王朝附近,属于中亚片区。
现在孟加拉王朝被灭,以后整个用兵的方向只有中亚和西亚。
“打下赛德义王朝后,其他的黑羊王朝,白羊王朝、沙哈鲁,甚至是奥斯曼,都会受到震动,咱们扩张的步伐,所有王朝都会看的清清楚楚。”此时朱高煦缓缓道:“如果不出意外,这些王朝会想办法联合起来,一起对抗咱们。”
“锦衣卫已经有细作传来消息,沙哈鲁已经派信使去了黑羊王朝。”
“如果各大王朝联合起来,咱们在阿汉省附近的十五万兵马就不够用了。”
朱高煦决定,从今年起到明年,再从各部抽调十五万兵马往西,支援阿汉省。
同时成立新德里省(印度),设总督,巡抚,总兵。
新德里省总督为陈文,巡抚为高贤宁,总兵为李贤(李彬儿子),朝廷先往新德里集合十五万兵马,用以镇压当地反抗,巩固统治,同时可以防备各大王朝。
目前大明不准备先动手,用是先吃下新德里省为主,等稳定一两年,再往波斯进发。
议事发完后,朱高煦没让他们先回,而是带着众将来到华盖殿外,众人疑惑不解。
很快,大伙跟着皇帝来到某处,这边有很多泥匠在这,正在用一块块的青砖搭建什么,看起来像小段墙。
边上有人和着稀泥,对,在众将看来,那就是一团稀泥。
“这叫水泥,嗯,勉强叫水泥吧。”这时皇帝说了。
大伙面面相觑,显然第一次听到这新词,不过皇帝经常说出新词,大伙也习以为然。
洪熙元年朱高煦刚登基就想造水泥了,但当时太忙,先要稳固统治,提升国力,就先把这事放了放。
洪熙六年,朱高煦正式开始研制水泥。
古代的建筑在七世纪时用石灰石砂桨,到南北朝后发明了糯米搅和石灰桨,这个方法一直用到明清,很多砖墙还是糯米石灰桨建成的,能历经数百年。
而水泥也只需要三种原料,石灰石、粘土和炼铁的矿渣,更讲究的,可以再用熟石膏调节水泥凝固速度,也可以不用石膏。
可朱高煦尽管知道这三种原料,并集中大量的工匠来试制,也经过了很多年。
石灰石好找,古代建城就用到这些,粘土也有,古代都用粘土配做造陶瓷土,铁矿渣更多了,大明钢铁现在产量惊人,估计占全世界七八成,铁矿渣要多少有多少。
三种原料数不胜数,但制作过程曲折离奇,首先配比这关就难过。
火药配方好歹是一二三,就算不是历史文爱好者,估计也能记的住。
水泥配比完全只能靠多次试验。
朱高煦记得穿越前看过一篇制造水泥的古法,作者写的很简单,随便配配就好像成了,真正让他弄起来发现极难。
经过近几年的试验后,才最终发现,石灰石25%左右,粘土和矿渣加起来75%左右是最好的比例,或者说最适合这个时代的比例。
这几年中还需要证实,谁先和谁配比的问题。
因为石灰和矿渣可以先配,粘土和矿渣也可以先配,石灰和粘土也能先配。
朱高煦根本不记得谁和谁先配。
又是一番多次的试验,最后确定先用石灰和粘土放在一起磨成生料。
这种磨料要磨的越细越好,工匠们又想了各种办法,石磨,铁锤,水力器械等,经过多次改进,最后先炼了几百斤的精钢,再浇了个巨大的钢磨。
然后先锤,再磨,经两道工序后,终于磨的很细很细。
搞这玩意还要注意安全,放后世,就是要保护肺,至少得戴专业的口罩,不然早晚完蛋。
可现在没口罩啊,朱高煦只能让他们在现场多洒水,脸上用纸和丝绸做个简易口罩,但这玩意不怎么透气,很多工人都受不了,也不明白朝廷为什么让他们戴。
朱高煦这时就发现穿越后造水泥不容易,就凭保护工人这一环节,一般人要是没想到,或不想干,将来不知要死多少人,没一个工人能干几年的。
怎么办?只能轮换。
七批工人轮换,每七天干一天,现场不停洒水,逼他们戴简易口罩。
皇帝搞这么复杂,科技司工匠局很多人都不明白,但也只能照着办。
好在大明现在有钱,别说七批轮换,十批轮换也出的起,就是朝廷多出点钱罢了。
这个问题解决后,新问题又来了。
需要把生料烧成熟料,这需要高温才行。
古代在没有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