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汉王这是让我背黑锅(2 / 3)

激动,你回京了没有,陛下有没有圣喻到了?

陈喜哭叫道,奴婢没回京,在占城被截下了。

接着便说出经过。

他在占城被截下,等了两个月,交趾那边的西平侯沐晟从广东调来了水师,加上交趾汉王的部分兵马,组成一只一百多艘船的军队,(其实有很多船都不大,大部份都是交趾的)浩浩荡荡开到满者伯夷,开价要十万两黄金。

满者伯夷的西王吓的魂飞天外,因为他正和东王开战,对方说不给钱就帮东王揍他。

西王二话不说,掏了十万两黄金。

没想到明军拿到黄金后,转身去找东王,说,西王给了我们十万两黄金,让我们帮他揍你。

东王啥也不说,赶紧也掏了十万两黄金,明军拿着黄金后,高高兴兴回占城了。

东西两王继续打了起来。

陈喜说,此趟明军只出动三千多人,很多船都没什么人,就是为了装黄金。

“。。”郑和听的目瞪口呆,咱们天朝上邦,还能这么操作?

这么无耻下作的事情,果然也只有陛下的亲生儿子,朱高煦能干的出来。

但这还不是最无耻的。

去的明军都说是朱棣派的,现在这事,东西两王都记在朱棣头上。

没办法,当初郑和过来时,代表的就是朱棣。

抢钱的事变成朱棣干的。

“汉王他?”郑和听的脸都红了,这不是让我背黑锅?这要传回京师,皇帝能放过他?

陈喜最后哭道:“事已至此,无法挽回,大人万万不可回京。”

郑和听的心烦意乱,脑子里马上评估起这事的严重性。

他请示朱棣不成,汉王派人抢了二十万两黄金,然后还栽到朱棣头上。

郑和再怎么说,也有办事不力的罪过。

现在去和东王西王解释?

好像也不行,因为汉王抢去的黄金,他无法偿还给东西两王。

此时海面上这只庞大的船队,正缓缓的往爪哇行驶。

郑和心乱如麻,难以取啥。

“郑大人。奴婢这里,有汉王写给大人的一封亲笔信。”就在这时,陈喜缓缓从怀里掏出一封信。

朱高煦在信里亲切的称呼他为郑大哥,说起当年在北平,郑大哥还是很关照高煦,高煦也很尊重郑大哥。

朱高煦又道,郑大哥你到了海外,一定看到了海外西洋各种风情。

更会知道这世界巨大无比,咱们大明也不占据一偶。

大伙在国内为这么一点地方争来争去,其实为何不把眼光放到海外。

郑大哥是明白人,肯定知道朱棣的有些政策不利于这个国家和百姓,如果咱们允许海贸,扩张海外领土,进行对外掠夺,无论国家还是百姓,都能得到好处。

朱高煦用了大量的笔墨,向郑和说了海外和利益和对国家的好处,这些话他现在对别的文官和武将说,他们都未必能信服,也未必听的懂。

但郑和在这一年多的见闻,加上西王当初随随便便就愿意给五万两黄金,他是相当能理解朱高煦的意思。

简单来说,海外有很多赚钱的机会,做生意也好,打战也好,都能赚大钱。

明人不应该打明人,应该往外打,这样对国家和百姓都只有好处,但是我父皇是不支持的,我是全力支持的。

最后,朱高煦说,我全力支持干这事,并且我认为,将来一定要把郑大哥的事迹载入史册,流传千古。

当然,这会郑和才第一次下西洋,也不知道自己以后会不会有第二次第三次。

朱高煦也不知道郑和心里到底喜不喜欢,愿不愿意下西洋。

但载入史册,流传千古,这些话,还是挺吸引人的。

做为一个太监,郑和无欲无求,或许载入史册是现在最让他心动的事。

他也肯定不知道,即便没有朱高煦这么说,他同样会在以后,载入史册。

看完信后,郑和久久不语,他能看懂朱高煦的信,也能明白朱高煦的心意,但在心里支持朱高煦的说法。

但是,做为朱棣的心腹和最信任的宦官之一,他到现在,还是想保持忠诚。

但就在这时,轰,远处突然传来一声炮响。

他猛的回过头,一艘,一艘,十几艘船缓缓出现在西面的海平线上。

也就在这段时间里,旧港的方延平出来了。

得知高庸和崔勇想降,方延平胆子也大,想把郑和截在这边,立下大功。

方延平的船队只有十几艘,但他们的船一开炮,并且出现,郑和后队的高庸和崔勇纷纷开始脱离他们的船队。

这种没接到命令就擅自脱离船队的事,想都不用想,肯定是不对的。

海面上的形势突然紧张起来。

形势一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