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本宋晟手上有十七万人,除掉留守屯田养马的三成,还有可用的十二万人。
他只需要防守汉中出来的讨逆军,形势和三国时的魏国一样,是比较轻松。
大散关安排了一万,凤翔府两万,宝鸡县(陈仓)一万多,祁山北的秦州卫一万多精兵。
另倪宽率一万多守武功县,陕西都指挥同知戴聚率一万多守扶风,行都司指挥同知李成率一万官军守歧山。
其余六万多兵马守西安附近。
至此渭水以北全是官军驻守,讨逆军要是从秦岭出来后会很艰难。
如果不攻下这些城池,直取西安,这些城里的兵马出来,立马能断了讨逆军的后路。
如果一个个攻城,伤亡肯定巨大。
宋晟布置的挺好,也有信心全力守住讨逆军进关中的路。
他要求不高,不求打败讨逆军,只要自己不犯错,守住关中就好。
但是,同样是十月份,朝廷有旨意到了陕西。
朱棣正在四处征兵准备湖广决战,听说陕西在大败之后,还有十七万兵马,他立马要求陕西征调五万进湖广。
宋晟当时非常无语,但也没犹豫,令陕西行都司都指挥使歹都带领数万步骑,沿东南出武关,从郧阳进入湖广支援湖广战场。
这样他手上的兵马直接少了五万。
这时他就害怕四川的瞿能得到消息会攻过来。
宋晟无奈,只能抽调陕西两都司所有正军。
屯田和牧马的事,交给军馀和家属,陕西所有正军,投入到战场。
明朝卫所通常是三成屯田,七成守城,打仗时,出征也大抵如此。
但在靖难时,双方为了增加兵力,都抽到八成,九成,甚至全部。
现在宋晟也逼不得已,抽到了全部。
而且此时的宋晟还是对守住关中很有信心,唯一担心的就是粮草。
大量的屯田军人被征招,对下半年秋粮是个考验。
十月初,宋晟在西安看着地图,心中想着,如果叛军在明年夏播后进攻是最好,能让他夏播后再战为佳。
宋晟抽调了全部正军,没有了屯兵,所有农事全靠军馀和家属。
现在叛军还没进攻痕迹,宋晟已经喝令西安附近,部份正军回去帮忙。
叛军要几个月不攻过来,等他们夏播结束后,当然对宋晟有利。
但宋晟现在知道对面主将是瞿能。
以瞿能的能力和水平,要么不打,如果要打,可能就在明年夏播之时进攻。
但就是不知瞿能会走哪边?
瞿能肯定不如诸葛亮,但宋晟觉的自己不比司马懿差,他一生身经百战,参与大小战事上百次,经验比司马懿丰富的多,后期在各地都是驻守一方的主将,我要弄不过瞿能,还有脸称平羌将军。
他身边这会只站着两个人,一个三十多岁,一个看起来二十岁不到。
这两人年纪大点的叫宋长保,是他侄子,宋长保父亲是宋晟二哥宋国兴的儿子,宋长峰的弟弟。
宋国兴早年跟着朱元璋,官至总管,后战死在沙场上。
宋国兴死后,侄子宋长保和宋长峰就跟着宋晟。
四川中江一战,宋长峰领两万步营断后,为宋晟争取时间,带着骑兵撤退。
据说战后已经失陷在阵中,是生是死,到现在还不知。
另一个叫宋璟。
宋璟是他孙子,宋晟二儿子宋瑄的儿子。
宋瑄在靖难时,是京师府军右卫指挥使,跟随何福参与了靖难之役,战死在灵壁。
宋晟六个儿子,只有宋瑄一个人参与靖难之战,还战死了。
但古代就这么奇怪,亲戚之间在不同的阵营很多,当然,现代也有这种情况。
宋晟靖难路上慢慢吞吞,打完还没到现场,肯定要算在朱棣阵营。
朱棣登基后也没亏待他,两个女儿分别嫁给他四子和六子。
此时宋璟和宋长保正在后面相互观望。
宋晟在西安全力备战,叔侄两却好像觉的很奇怪。
朝廷连续大败,各省大败,为宋家百年富贵,叔叔(爷爷)不是应该早做筹谋?
“爷爷。”宋璟这时开口了。
“嗯。”宋晟回头,慈爱的目光投注到孙子身上。
他有好几个孙子,大部份都在京师,营中只带着宋璟。
“爷爷认为瞿能会攻进来?从汉中打关中可不好打,诸葛亮都没有干成的事。”
宋晟心里正骂娘呢,当天要不是被平安逼了下,他守住汉中,瞿能算个屁。
宋晟想了想,缓缓道:“从朱高煦起兵以来,我发现汉王这人比较狡诈-——”
“他用兵没有章法,也不按套路来,更喜欢在战场上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