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煦已经派人去云龙州联系段氏,要求对方常年供应,做为交换,他将用兵器和段氏易购,如果不出意外,段氏肯定会答应。
段氏附近有好几家土司,常年为了盐井争夺地盘,非常需要刀枪兵器。
而且朱高煦打算把换购的地方放在永昌府。
永昌府在云州和云龙州的中间,这样他的人去拿盐,又可以少走一半路。
沈骏不时的提到一些难点,朱高煦一一解答,几乎全部帮沈骏解决掉。
沐平山在边上静静的听着,心中着实非常震惊。
汉王几乎无所不能,所有问题迎刃而解。
刚到这里时,沐平山也在想,汉王上万人马呆在这小小云州,吃喝拉撒怎么办?
然后看到他们到处屯田,还养殖牧禽,就知道吃喝不是问题了。
等看到这么大的峡谷里还要造炮造兵器,他又想,这些原料怎么办?
汉王又早有准备,全部解决了。
连军户和佃户们需要的盐也解决了。
沐平山想了想,如果让西平侯带四千户一万多人到这里,应该也能解决这么多问题,但肯定要花费不少心思,动员很多人力物力甚至财力,不见的比汉王轻松。
关键汉王是初来乍到,似乎已经对这里了如指掌,并且早有布局。
峡谷里面好像不缺水,但朱高煦突然问沈骏:“梦溪笔谈里有造水车吗?”
沈骏愣了下,立刻点头:“有,我们屯田时会用到。”
沐平山动容,屯田用到水车,云南这边几乎很少,军户和土司们都不会。
“除了屯田,打造兵器也可以用到水车,水车的力量,用好了,远远超过人力。”朱高煦缓缓道:“如何用,我暂时也想不到,但你们空时多召集大伙,让所有工匠们一起想办法,集思广益,所谓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大伙一起想,总能想到办法。”
沈骏点头,然后道:“工匠还是少了点,大王这里--”
朱高煦把这里分的很清楚,造炮造火器的一类,打造兵甲的一类,兵器的又一类,还有打造攻城器具的,所以工匠是远远不够。
这些年朱高煦已经派人在到处搜罗工匠,从京师过来时,前几批走的人,都是沿路搜罗,有的工匠是连骗带抓的一起弄过来,到现在也才一百多工匠。
“你们先干着,还会有工匠往这里送的。”朱高煦让杨立山常年在外面跑商,也就一部份干这个事,现在毛信和毛雄也跟着到了云南,他们也将专门干这事,搜罗人才,和跑商。
“还有啥问题吗?”朱高煦这时又问。
“暂时没有了,想到再问大王。”沈骏笑道。
说话间,他们来到一个类似操场的地方,地面上摆放着一排火器。
基本是靖难中出现的火器,由工匠们按照官方打造标准打造。
朱高煦当时给沈骏的要求是,明廷官方的火器每样打一具,让他看看再说。
朱高煦每看一样,沈骏会向他介绍。
“大王,这是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官方制造的碗口铳,根据朝廷标准,它们的长度为一到两尺(约315—520毫米)口径三到四寸(100—119毫米)重量为17—50斤。”
“我们采取的小样为试验品,长度一尺一寸,口径三点五寸,重量为二十七斤。”
碗口铳在明初,大多装备水军战船和沿边沿海各要隘和要塞的守备部队使用。
野战中几乎很少用到,明初时,大概也只有南军中擅用火器的盛庸在靖难之战时用过。
“这玩意打的是石弹还是铁弹?”朱高煦问。
沈骏道,有石弹,铁弹,还有铅弹。
“能打多远,准吗?”
沈骏道,看口径,像他们打造的三点五寸口径,再用了朱高煦改进版的火药后,最远可以打到六十步,但有杀伤力的距离,也就三十步,最好的杀伤距离应该是二十步内。
太远就没啥威力了,沈骏用来打靶,三十步外,打在两寸的木板上,已经不能洞穿,这样打到人身上,估计都无法破甲。
“这个可以用来守城和战船上用,口径造大点,让工匠们多试试,保证五十步内能有杀伤力。”
“是,大王。”
朱高煦也不打算在野战中用到,看起来太笨拙,口径小了,杀伤距离远远低于弓箭,口径大了,又太笨重,效率又低,所以还是用在战船和守城时比较好,不用造太多。
尤其他现在铁料不够的情况下,这玩意还是排在最后考虑的。
接着朱高煦又看了盏口铳,突火枪、长竹杆火枪、飞火枪,还看到靖难战中给燕军吃过苦头的地雷、飞火箭。
明军这时的火器五花八门,非常繁多,但大部份华而不实,杀伤力有限。
那怕是所谓的地雷,也是靠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