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八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1 / 1)

讲武殿。

申时一刻,两府重臣应时赶到了殿内。

十多年过去,朝臣早已轮换了一遍,五年前,寇准老死于京师。

为了彰显寇准的功绩,李杰不仅以王公之礼,厚葬了寇准,并且还给他加了‘文正’的谥号。

唐朝时期,文臣死后的最高荣誉莫过于加谥‘文贞’,唐朝近三百年的历史,能够得谥‘文贞’不过六人而已。

不过,到了宋朝,尤其是到了仁宗时代,为了避讳,‘文贞’改为了‘文正’。

(赵祯,贞,避讳)

截至今日,宋朝开朝七十余年,得封‘文正’的文臣,不过李昉、王旦两人而已。

寇准,正是第三人!

当然,相比于李昉和王旦,寇准死后的荣耀更高一些,毕竟,寇准可是第一位以王公之礼下葬的文臣。

除了寇准之外,王钦若、丁谓等老臣也先后离世。

上一代重臣之中,仅有王曾和李迪两人尚且在世,只是,他们的年纪都不小了,已然退居二线,远离了权力中枢。

而今,朝廷首相是吕夷简,次相为章得象,参知政事分别是范仲淹和韩亿。

枢密院那边,枢密使是王德用,上一任枢密使曹韦于四年前病逝。

(ps:书中曹韦死的时间要稍微晚一点,历史上的曹韦是天圣八年1030似的)

曹韦死后,王德用顺理成章的接任了枢密使一职。

李杰在位期间和历史上的仁宗时期完全不同,似枢密院这等军事机构,其掌控权始终在武臣的手中。

当然,文臣也是有点作用的。

一般而言,枢密院副使中最少会保留一个文臣。

比如现在的枢密副使冯元,他就是地地道道的文臣出身。

其实,如果站在冯元的角度,他本人是不愿意进入枢密院任职的。

一来,他不是特别懂兵事,二来,文臣出身的他,在枢密院中的地位多少有点尴尬。

但,没办法,谁让这是陛下的旨意呢?

不只是他在枢密院当过吉祥物,吕夷简当过,章得象当过,范仲淹也当过。

他,并不是特殊的那一个。

不一会,鞭响!

“圣驾到!”

听到这话,众臣连连起身,神色恭敬的朝着御台,齐齐一拜。

“恭迎陛下!”

“圣躬安!”

“平。”

“谢陛下。”

一阵简短的礼节之后,众臣先后落座。

十多年过去,李杰已然接近而立之年,虽然他的容貌已经很年轻,但他俨然蓄起了胡子。..

入乡随俗嘛。

“关于契丹求和一事,诸卿是怎么看的?”

今天召集两府重臣于讲武殿开会,主要是为了两件事,第一件便是契丹求和的事。

一个多月前,狄青大破契丹大军,攻入契丹中京大定府,契丹太后萧耨斤以及契丹皇帝耶律宗真,都被狄青所率的大军生擒。….虽然宋军几乎是以碾压之势击破了契丹大军,但先锋狄青仍是一朝成名天下知。

生擒契丹的皇帝和太后,这一战,近乎是灭国之战。

狄青,怎能不名满天下?

而且,此时的大宋并没有重文轻武之风,武人的地位已然和文臣并驾齐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