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信(1 / 2)

陈焕下乡一个月,第一封信,如期而至。

这封信的字里行间都透着激动、振奋,以及热血豪情。

初到小杨村的陈焕,一心想着帮助村民们发家致富。

响应号召!

看到儿子志气满满,老陈家一家四口都很高兴,老小胡晓鸥,还做出标志性动作。

一只手弯曲着,横在胸前。

第二个月。

家书又至。

这次是两封信,一封是写给家里的,另外一封是写给李杰的信。

家里那封是报喜不报忧。

写给李杰那封,陈焕吐露了心中的困惑。

他发现事情跟预想中的不太一样。

村民们对他们不是特别信任,而且他也发现自己学的很多东西都不太管用。

五谷他分得清,但怎么种,如何种的更好,他没有头绪。

在种地方面,他完全比不上经验丰富的老农,甚至不如一些村里长大的孩子们。

这一点,有点打击到了陈焕。

第三个月。

陈焕又寄来两封信,家里那封仍是报喜不报忧。

而写给李杰那封,好的坏的,都有。

尽管陈焕按照李杰给出的建议做了,但他还是无法融入到小杨村。

问题不是在他身上,他很有诚意,也不是出在小杨村村民那里,他们对知青们很客气。

带着疏远的那种客气。

陈焕从村里小孩子那里知道了一些事。

小杨村隔壁的一个村子,前两年被几个知青祸祸的不轻,导致双方有点对立。

十里八乡,类似的事,根本瞒不住。

所以。

先入为主的情况下,小杨村对这一批知青的态度,没那么好。

村民们不冷不热,也让部分知青产生了逆反心理。

虽说怀柔距离四九城很近,但再近,它也不是城里,城市和农村生活,有着本质的区别。

衣食住行的差异太大,很多人都受不了。

有些人是生理上受不了,有些事生理、心理的双重困境。

……

小杨村。

三个多月过去,陈焕带的那些酱菜、腊肉、腊肠之类的物资已经吃掉了一半。

剩下的东西,被他存了起来。

但前天晚上,他丢了半块腊肉。

到底是谁‘偷’的,根本查不到人。

他们这一批来小杨村的知青,一共有16个人,10男5女,除了林平平之外,其他知青,他一个都不认识。

虽然过去三个月,但十来个人却分出了好几个团队。

陈焕怀疑东西是卢非远那帮人偷得,以卢非远为首的那5个知青,就是他们融入小杨村最大的阻碍。

好吃懒做。

天天磨洋工。

除了卢非远那一批人,还有四个人,不多干,也不少干,反正就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剩下的七个人,他们都是真心想帮小杨村的知青,但他们从小都是城里长大的孩子。

说他们肩不能挑,手不能提,那有点过分,不过,说他们没有种地技能,那是一点都不为过。

秋收那段时间,正好赶上雨天,所有人都在抢收,他们想帮忙,也帮不上。

动作太慢,影响效率。

种冬小麦时,他们也帮不上什么忙。

接连遇挫,极大的打击了他们的积极性。

陈焕很苦恼,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太大。

这天,正在上工的陈焕,忽然听到田边传来一道熟悉的叫声。

“陈焕,陈焕,有你的包裹!”

抬头一看,是邮递员老常。

“来了。”

陈焕直接用衣服擦了擦手,来到农村之后,他没有以前那么‘讲究’了,地里干活,哪里干干净净的。

另一边。

林平平看到陈焕又收到了一包东西,她有点羡慕。

她倒不是羡慕陈焕能经常收到各种吃的,或者稀缺物资,她羡慕的是陈焕可以随便收信、寄信。

她已经很久很久没有收到老爸的信了。

也不知道老爸在陕省怎么样了。

还有她大哥,在川省那边过得好不好?

因为身份的缘故,其他知青都跟林平平保持者一定的距离,整个小杨村,也就陈焕能跟她说说话。

“陈焕那小子家里又寄东西来了。”

与此同时,梁焕也注意到了田边发生的事,看到陈焕拎着一小包东西,他连忙提醒身旁摸鱼的卢非远。

“非哥,晚上要不要?”

“算了。”

卢非远瞥了一眼陈焕,他就收回了目光。

“算了?”

梁焕意外道。

“嗯。”

卢非远当然不可能告诉梁焕原因,他能说,有个大哥专门给他打了招呼吗?

他不要面子的?

“焕儿,我提醒你啊,别乱来。”

卢非远担心梁焕不听劝,警告道。

“叫你别动就别动!”

“非哥。”

梁焕谄笑道:“你都说不动了,我哪敢动。”

跟陈焕和林平平一样,梁